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

乳房常見檢查

乳房攝影機器呈垂直構造,進行攝影時,必須站著或坐著,身體微向前,頭轉側面,檢查者會將乳房放置平台上,用一塊壓縮面板緊緊壓住乳房,乳房下方放置一張X光感應板,來進行拍攝。


『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』仍是乳癌治療成功的不二法門。台灣乳癌人數越來越多,多數病人因醫學知識偏差及民風保守,不僅未做定期篩檢,甚至發現有腫塊後仍未就醫,進而錯失治療良機,故一旦發現有異常,應及早檢查,發現問題,才能有效預防乳癌增加的機會。
常見檢查項目:

1. 自我檢查:20歲以上的女性即應開始自我乳房檢查,最佳時機為每月月經的最後一天,因為此時乳房的體積較小,較不會有觸痛感,而停經的婦女,可定每月的第一天為自我檢查日。

· 先脫去上衣,站在鏡子前,觀察乳房外型,大小是否相似及對稱,表皮有無異常或乳頭凹陷、分泌物等。

· 雙手高舉置於後腦,觀察兩乳有無凸出的硬塊或不明的紅疹。

· 然後平躺於床上,左右手交叉觸摸腋下及鎖骨區有無淋巴結腫大,並 注意是否會滑動、疼痛、大小及數目。

· 雙手交叉觸摸兩乳,並由乳頭開始螺旋型轉動到最外側,是否有硬塊。


2. 乳房X光攝影:一般建議40歲以上婦女開始做乳房X光攝影(因乳房組織較萎縮,脂肪成分較多,脂肪在攝影下呈現黑色結構,腫瘤呈現白色結構,較容易被偵測出來)此法被公認為最重要乳癌篩檢工具,以安全低劑量X光照射觀察乳房內部結構,是否有不正常腫塊、血管紋路或微小鈣化現象。

檢查方式:

乳房攝影機器呈垂直構造,進行攝影時,必須站著或坐著,身體微向前,頭轉側面,檢查者會將乳房放置平台上,用一塊壓縮面板緊緊壓住乳房,乳房下方放置一張X光感應板,來進行拍攝。過程中會覺得些許不適,但因要製造出好的影像,所以會覺得疼痛,故與檢查者好好合作,才能得到最好的影樣清晰度。
檢查結果:

·微小鈣化點:大約是小於1/50英吋大小的鈣沉積在乳房的某區域內。微小鈣化點以叢生性的方式呈現,可能要懷疑是癌症,尤其是原發性乳腺癌,有90%的原發性乳腺癌與微小鈣化點有關。

·巨大鈣化點:較大且粗糙的鈣沉積,通常與良性纖維腺瘤或退化性變化有關,例如乳房的動脈老化,陳舊性外傷或發炎。

·囊腫:(囊狀性變化或單純性囊腫)單純性囊腫是一種內含液體的良性病變,可以利用超音波確認囊腫大小,需要時可以用細針抽吸或作切片檢查。

·乳房密度緻密:乳房組織是由很多的腺體密集的聚在一起的,也就是乳房密度,在乳房攝影的影像上呈現較白的區域,緻密現象在年輕女性相當常見,乳房緻密時,有微小鈣化點或其他腫塊時,較難被發現到;婦女到了停經期腺體組織會被脂肪取代,乳房攝影較容易偵測到異常狀況。

·乳房密度不對稱:當乳房組織密度相對來說沒有這麼緻密對稱時,攝影的報告會出現這個名詞,它多半是正常的變化,但也有可能是異常組織增生的問題考慮進來。



· 其他:乳房放大攝影的檢查:在乳房攝影之後,有時放射科醫師會建議作乳房放大X光攝影,其目的在於把有問題的乳房組織用X光放大約兩倍來看(尤其是針對微小鈣化點)。



3. 乳房超音波:一般建議40歲以下年輕婦女做乳房超音波。此法具有穿牆和透視能力,對小腫瘤判讀頗佳,尤其是囊腫或纖維硬塊更佳。
檢查方式:

受檢者躺在床上兩手抬高置於頭部,探頭均勻的接觸皮膚,傳送出高頻率超音波,依順時鐘方向自12點鐘處掃描各部位,音波在遇到組織時會產生反射,再收集反射後的迴音合成影像,拷貝紀錄下來,能透視乳房組織的紋理,由皮膚、皮下組織、脂肪層、乳腺組織、大胸肌及胸壁。由於不同組織的反射不同,有助於鑑別良性和惡性的病灶。
檢查結果:

· 纖維腺瘤:有堅實的特性,圓滑、會滑動、無壓痛,其原因可能與荷爾

蒙刺激有關,好發15至25歲年輕女性,一般不會變成惡性,但仍需定

期評估追蹤,確定其診斷。

· 單純性囊腫:圓滑,會滑動,但組織較軟,一般可抽吸其內容物,做為

診斷及治療用。大都為良性,不需手術,仍需定期追蹤。

· 纖維囊腫:通常月經前兩側乳房可摸到腫塊,伴隨疼痛及壓痛,有些腫

塊極為明顯,甚至多顆,好發於生育年齡期女性,停經後可能會消失。

一般惡性機會並不高,若經過醫師檢查,做過超音波及X光攝影,確定

無腫瘤存在,並不需特別處理,但仍需定期追蹤其變化。

· 其他:尚有管內乳頭狀瘤、脂肪瘤、脂肪壞死、化膿性乳腺炎、哺乳期的乳腺腫等等,大多數的乳房硬塊都是良性。


4. 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:

當超音波或X光攝影懷疑有乳癌時,可以此作檢查來確定診斷。方便易做,不需麻醉,以22號針頭及空針,刺入腫塊,做多次抽吸,取得細胞檢查,診斷率相當高,但有時會有偽陰性(應是乳癌,卻診斷為良性)或偽陽性(應是良性腫塊,卻診斷為乳癌)或無法確定的情形發生。所以,如果臨床上高度懷疑是乳癌,而細胞學檢查陰性,則應進一步做組織切片檢查。



5. 病理組織切片檢查:

此為乳癌診斷的黃金標準,除了確定病理診斷,另一目的為檢測乳癌預後因子,所有治療方式均需根據組織切片結果。
檢查方式:

需麻醉,手術方式,以粗針穿刺抽取檢體或將整個腫瘤或部分腫瘤切除取

得組織,在顯微鏡下做病理診斷。


三、 結論:

『早期診斷,早期治療』仍是乳癌治療成功的不二法門。台灣乳癌人數越來越多,多數病人因醫學知識偏差及民風保守,不僅未做定期篩檢,甚至發現有腫塊後仍未就醫,進而錯失治療良機,故一旦發現有異常,應及早檢查,發現問題,才能有效預防乳癌增加的機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