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2日 星期日

台灣乳癌被發現時多屬晚期...

作者 / 毛蓓領 醫師 / 一般內科

乳癌是西方國家婦女的頭號殺手,不論發生率或死亡率都佔第1位且居高不下。隨著生活型態改變,飲食日漸西化,近十年來台灣女性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急遽上升。如今乳癌是台灣女性第二好發之癌症,僅次於肺癌。
與歐美國家相較,台灣地區婦女的乳癌發生年齡層偏低,平均年齡層為47歲,較歐美國家約年輕8到10歲。同時台灣乳癌到被診斷發現時,多屬較晚期。

乳癌是怎麼來的?

乳癌的形成機轉至今不明,一般認為是遺傳、環境及女性荷爾蒙等各種因素皆有影響。 近年來,由於對癌症基因的研究多有進展,報章雜誌大加報導之餘,往往使大眾誤認為乳癌是遺傳造成的。實際上大部分的乳癌是偶發性的,真正由於基因突變造成乳癌的個案只佔5-10%而已。
乳癌的可能危險因子(Risk Factors)有哪些呢?
一、初經來得早,停經停得晚:在12歲以前即有初潮,或50歲以後才停經,均有較高的機會得乳癌。
二、長期服用避孕藥或補充女性荷爾蒙,均會增加乳癌的危險性。
三、未曾生育或是很晚生育(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)的女性,均有較高的機會得乳癌。
四、肥胖或嗜好高脂飲食的女性。
五、種族因素:以美國婦女75歲前得乳癌的危險性來作比較:白人 >黑人>新墨西哥州的印地安人。
六、年齡:年齡愈大,得乳癌的機會愈高。 50歲以後,婦女得乳癌的危險性就大為提高。
七、個人因素:曾經得過乳癌的患者,對側乳房再次產生乳癌的機會較健康女性來得高。
八、家族因素:一等親或是二等親有乳癌者,個人得乳癌的危險性也較高。
九、胸部曾經接受過大量放射線治療者,如何杰金氏病的患者,有較高的機率得乳癌,且愈是年輕時接受放射線治療,危險性就愈高。

預防乳癌的五點叮嚀

對於任何疾病的發生,預防永遠勝於治療。種族、家族史、初經及停經年齡等不是個人所能改變的,那麼個人可以努力以達到降低乳癌風險的方法包括有:
1、採用低脂、高纖的飲食方法。
2、規則運動。
3、避免抽煙及過度飲用酒精。
4、避免太晚生育,同時儘量親自哺乳。
5、儘量勿長期服用避孕藥或女性荷爾蒙。

乳癌的正確篩檢存活率相當高

近年來由於醫學進步,經由適當的治療,乳癌的存活率相當高,十年存活率平均可達百分之六十。因此藉由乳癌篩檢,以便早期發現、診斷乳癌,也就越發顯得重要。
乳癌篩檢的方法包括婦女自我乳房檢查,醫師理學檢查,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。首先婦女應當每月定期作乳房自我檢查,除注意乳房變化外,也應檢查是否有腋下,鎖骨上及頸部淋巴結腫塊。無症狀且自我乳房檢查正常之婦女,一般的建議是在20-40歲之間,每3年由醫師做理學檢查,必要時安排乳房超音波檢查;40歲以上,除了每年由醫師做理學檢查外也應做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檢查;50歲後篩檢則以乳房X光攝影為主。
至於高危險群的婦女(例如有基因突變或是25歲前曾經接受過胸腔放射線治療者),國外專家甚至建議從25歲以後開始,最好每半年由醫師做理學檢查及每年做乳房攝影檢查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